2024 新加坡剑桥 O level 华文试卷(中学备考)

2024 新加坡剑桥 O level 华文试卷一和试卷二,中学备考资料。资料来源:新加坡教育部
站长 WhatsApp
站长微信

点击下载 PDF 版本试卷: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 一

 

 
SINGAPORE – 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Ordinary Level
 
华文
试卷一

CHINESE
Paper 1
1160/1

SPECIMEN PAPER
With effect from 2024 examination


2 hours
 
Additional Materials: Answer Booklet S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为实用文和作文两项。

2. 细读每一项的说明后才作答。

3. 答案必须写在所提供的作答簿内。

4. 不必抄题,但必须写明题目号数。

5. 写作时可以使用考评局规定的词典。
本试卷的试题印在第2页至第3页。
Singapore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Board
 
©MOE



2

一 实用文 ( 任选一题,字数在150以上,占20分。)

1   根据以下电子邮件的内容,写一个电邮给对方。

发件人 : chenxiaofen@kgoomail.com

收件人 : liangyuquan@kgoomail.com

日期 : 2024年5月21日

主题 : 请提供意见


宇泉:

   你好吗?好久没有写电邮给你了。

   我妹妹今年读中一,她最近表示不想继续以舞蹈作为课程辅助活动了。她当时之所以会选舞蹈,是出于我父母的建议。因为我妹妹在小学时就是舞蹈团的成员,而且表现优异。她现在想换成一个体育运动类的课程辅助活动,但我父母不同意,他们认为参加这样的活动容易受伤。

   你一向积极参加各种运动,你认为该如何消除我父母的担忧?另外,对于我妹妹要换课程辅助活动的想法,我又该给她怎样的建议呢?

   希望尽快收到你的回复。

   祝好!

 

晓芬



3


2   学校考试结束后,校方安排了一系列考后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由 一位受邀嘉宾所做的讲座,讲题是“健康生活”。大多数学生认为 他们从这一活动中受益良多。

假设你是学生代表周均豪,请你写一个电邮给负责考后活动的肖易 仁老师。你在电邮中要说明这个讲座广受欢迎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谈一谈将来还可以举办哪些对学生有益的考后活动。

 

 

二 作文 ( 任选一题,字数在300以上, 占40分。)

3   你一向觉得自己的行为表现非常好,也很有自信。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让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你决定要做出改变。试写出事情的经过,以及事情发生时周围人们的反应。

4   只有目标没有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试加以讨论。

5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如何防止青少年掉入网络陷阱。

青少年的好奇心特别强,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网上虚拟世界,给他们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也因此削弱了他们的防范心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协助青少年提高防范意识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避免上当受骗,掉入网络世界的陷阱与圈套。



4

BLANK PAGE
Copyright Acknowledgements:

The Singapore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Board has made every effort to trace copyright holders, but if we have inadvertently overlooked any, we will be pleased to make the necessary arrangements at the first opportunity.



试卷 二

 

 
SINGAPORE – 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Ordinary Level
 
华文
试卷二

CHINESE
Paper 2
1160/2

SPECIMEN PAPER
With effect from 2024 examination


1 hour 30 minutes
 
Additional Materials: Answer Booklet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有三项试题:语文应用、阅读理解一和阅读理解二。

2. 细读每一项的说明后才作答。

3. 答案必须写在所提供的作答簿内。
本试卷的试题印在第2页至第11页。
Singapore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Board
 
©MOE



2

 

一 语文应用

A 组 综合填空 (每题1分,共占5分)

根据短文的内容和上下文的意思,选出括号中最适当的词语,然后在作答簿上把相应的圆圈 ( A, B, CD ) 涂黑。

   人的内心总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物质欲望。很多人来到大卖场,一旦看到那些价廉物美的货品,马上便心情1A 宽慰 B 波动 C 豁达 D 振奋),大肆采购。

除了欲望的2A 驱使 B 引导 C 示意 D 响应),商家诱导消费的商业行为也使人常常陷入盲目采购之中。市面上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往往使人变得盲目而冲动,一不小心就买下一大堆完全不在3A 期望 B 计划 C 心意 D 安排)内的物品。此外,如果顾客刷卡消费,便感觉不到掏钱的痛。于是有的人便4A 若无其事 B 自得其乐 C 不假思索 D 理所当然)地大买特买,乐呵呵地满载而归。每每等到信用卡的账单来了才懊悔不已。

其实,每当我们动心时,5A 固然 B 不妨 C 与其 D 宁可)先问问自己:眼前这物件真的需要吗?这样想一想,也许能消除购买的欲望。


B 组 词语替换 (每题2分,共占10分)

根据短文的内容和上下文的意思,替换画线词语的其中一个字,并把正确的词语写在作答簿的横线上。

   在乌节路,你可以看到一些以太阳能发电的智能垃圾桶。这些垃圾桶(6)仅仅能感应垃圾量,还附有压缩功能,可容纳八倍的垃圾。垃圾桶要满的时候,它就会发送电邮或短信(7)提倡清洁工人及时清理。

   现在,有更多企业选择使用智能垃圾桶,以(8)减低清洁工人的负担。目前,樟宜机场、新加坡植物园等地都(9)投置了智能垃圾桶。使用智能垃圾桶后,清洁工人清理垃圾桶的次数(10)明白减少,每个星期最多清理三次。他们花在检查和清理垃圾桶的时间也缩短了八九成。

2024/SP/1160/2



3

二 阅读理解一 (每题2分,共占20分)

根据短文的内容,选出各题最适当的答案,然后在作答簿上把相应的圆圈 ( A, B, CD ) 涂黑。

 

A 组(第11至13题)

   妈姐,是对从前在新加坡当女佣的华族

   妇女的称呼。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广东顺德与周边地区的一些妇女,陆续背井离乡,飘洋过海来到新加坡,在一些富裕家庭当女佣。

   上世纪30年代初,妈姐大约有2万人,10年后增加到约4万人,占当时就业妇女总数的一半。1949年以后,就没有人再来新加坡当妈姐了。

   在人们的眼中,妈姐总是穿着白衣黑裤,梳着发髻或留着长长的辫子。那时候,在许多菜市场里,都可以见到这样装扮的妈姐。她们提着菜篮,为雇主选购所需的鱼、肉和蔬菜,跟摊贩讨价还价,成了当时菜市场上一道特殊的风景。

   这些勤快、忠于职守的妈姐逐渐老去,有的最终选择落叶归根,有的则选择留在新加坡。如今,还在世的妈姐已经寥寥无几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妈姐”这个名词也将渐渐走入历史。

 

11 第二段中所列的数字说明了____________
A)妈姐人数的显著增加。
B)妈姐来到新加坡的年代。
C)妈姐占女性人数的比例。
D)妈姐在就业妇女中的地位。

(接 下 页)
2024/SP/1160/2



4

 

12 第三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A)妈姐都很善于讨价还价。
B)妈姐在当时的特殊装扮。
C)妈姐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D)妈姐每天需要做的工作。

 

13 “妈姐”将成为历史名词的原因是什么?
A)依然健在的妈姐所剩无几。
B)多数妈姐都不愿在新加坡养老。
C)1949年后就再也没有人当妈姐了。
D)今天已经没有人把女佣叫作妈姐了。

 

B 组(第 1416 题)

   一个周末傍晚,女律师珊雅在一间咖啡馆喝咖啡时,发现职员正在清理卖剩的食物。她要求把这些食物“打包”给外劳,职员爽快地答应了。令珊雅感到惊喜的是,他们允许她每个周末都到那里收集剩余的食物给外劳。

   珊雅希望咖啡馆的善举能启发其他饮食业者,考虑将卖剩的食物分给有需要的人。

   珊雅回忆说,一年多前,她在大雨中开车回家,看到一群外劳,套上垃圾袋当雨衣,在马路旁施工。这一幕令她十分心酸,她立刻停下车向他们索取公司的联系号码,并致电管理层,要求他们给外劳提供雨衣。第二天,再经过工地时,她看见外劳身上都披着鲜黄色的雨衣。

   过后,她开始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外劳。她每年从儿子的学校收集不少无人认领的水瓶,清洗干净后再分发给外劳使用。她也会联系一些商家,请他们捐赠鞋子和衣服。

   珊雅受访时说:“外劳属于弱势群体,一个小小的关怀,对他们而言都是极大的安慰。”

2024/SP/1160/2



5


14 什么事情促使珊雅开始帮助外劳?
A)外劳套着垃圾袋在雨中施工。
B)很多商家愿意捐赠鞋子和衣服。
C)咖啡馆的职员在清理卖剩的食物。
D)儿子的学校有很多无人认领的水瓶。

 

15 珊雅具有怎样的品质?
A)关心环境,热衷环保事业。
B)有正义感,敢于据理力争。
C)心地善良,关怀弱势群体。
D)珍惜物品,尽量避免浪费。

 

16 这篇报道通过珊雅的言行传达了什么信息?
A)商家需要更加关注公益事业。
B)外籍劳工也需要人们的关怀。
C)饮食业者应该积极帮助外劳。
D)管理层应该改善外劳的生活。

(接 下 页)
2024/SP/1160/2



6

C 组(第 1720 题)

   父亲在房前种了一棵枣树,又在屋后栽了另一棵枣树。两棵枣树同一年开花结果,秋天到了,树上挂满红色的枣子。屋后的那棵枣树,因有了围墙的保护,没有受到村里小孩的骚扰;房子前面的那棵枣树,却逃不过悲惨的命运。

   村里那些贪吃的小孩因为禁不住红枣的诱惑,又畏惧枣树上的尖刺,便用竹竿猛力抽打枣树的枝条,打得枣子掉落满地。孩子们捡了枣子后,留下遍地的枣叶,情景甚是凄凉。过了不久,房前枣树上的枣子所剩无几,整棵树奄奄一息,而后院的那棵枣树却结满了红枣。

   第二年春天,房前那棵枣树竟然又长出了新芽!两棵枣树都开了花,然后结了果。不但如此,房前那棵遭抽打的枣树,结的枣子比屋后未被抽打的枣树多一倍。

   我好奇地问父亲怎么会这样。“枣树就是有这种怪脾气。”父亲感慨地说,“这就好像一个优秀的人,常常会招来忌妒,甚至遭受打击和压制,就像枣树遭受抽打一样。枣树被抽打之后,反而会结出更多又红又甜的果子;优秀的人遭受打压之后,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实,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困境,都是用来磨练自己的。只要我们像枣树一样,坦然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每次的磨练,就可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2024/SP/1160/2



7

 

17 村里的小孩为什么要用“抽打”的方式获取枣子?
A)打下的枣子比较香甜。
B)主人允许他们这么做。
C)他们长得没有那么高。
D)他们怕枣树上的尖刺。

 

18 为什么一年后房前的枣树令“我”感到惊讶?
A)它结出更多的果子。
B)它居然能够死而复生。
C)它的生命力竟如此顽强。
D)它的遭遇竟然如此凄凉。

 

19 父亲说枣树有“怪脾气”,指的是什么?
A)需要抽打才会健康成长。
B)抽打之后结的果子更多。
C)不愿意受到过度的保护。
D)抽打不会影响开花结果。

 

20 “我”通过枣树领悟到什么道理?
A)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成功。
B)不该忌妒比我们优秀的人。
C)勇于面对命运的各种挑战。
D)磨练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接 下 页)
2024/SP/1160/2



8

三 阅读理解二 (10题35分)

根据短文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并把答案写在作答簿的横线上。

 

A 组(第 2125 题)

   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挣扎的花蝴蝶。小男孩将一根树枝伸向水面,但树枝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绑头发的红头绳,将两根树枝接起来。树枝终于够长了,然而蝴蝶却不配合。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夹,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伸向水面的蝴蝶,向它示意: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果然,那蝴蝶缓缓地挨近,爬上这只“蝴蝶”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极了。

   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然而,两个孩子又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一丛野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担心贪嘴的鸟啄食正在安静疗养的蝴蝶。于是,他们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我亲眼目睹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一幕。孩子、蝴蝶和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的景象。

   孩子的行为让我觉得很惭愧。相比之下,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和脸面,而对其他生灵的处境并不太关心。即使关心,我也不会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我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善良、纯洁不是与日俱增,而是越来越少,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善心少了,算计多了。在这样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中,我们要在这个社会上感受到温情,有时似乎是奢望。

2024/SP/1160/2



21 第一段中,从哪里看得出小女孩的细心与机智?(3分)

22 “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一幕”,指的是什么事?(3分)

23 解释“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第五段)在文中的意思。(2分)

24 作者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孩子?(4分)

25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善良、纯洁不是与日俱增,而是越来越少。”试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5分)

(接 下 页)
2024/SP/1160/2



10

B 组(第 2630 题)

   “但是”这个词,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比方说:你这次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又比方说:这个地方自然景色很好,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

   “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物的两面性,可惜人们已经习惯了它所带出来的负面含义。因此,一听到“但是”这个词,人们就自然而然忽视了之前所提到的种种好的方面,只关注在它之后提及的不足。

   一位心理学家于是主张废弃“但是”,改用“同时”。比如形容天气时,原本说“今天天气晴朗,但是风很大”,改成“今天天气晴朗,同时风很大”。

   这两句话看起来没有多大差别,不过只要多念几遍,就可以体会出分量和语气的不同。“但是风很大”会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利因素上,觉得天气晴朗并不值得高兴,风大才是关键。“同时风很大”就显得中性而客观。“同时”这个词使我们对事物的不同方面都能有所注意,从而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用“同时”不用“但是”,代表着人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另一种态度。

   尝试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宽容,因为不再只是盯着他人的缺点。当遇到挫折时,你也能更快地爬起来,因为看到沟沟坎坎的那一刻,你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

2024/SP/1160/2



11

 

26 作者在短文中举了哪些使用“但是”的句子作为例子?(3分)

27 为什么心理学家主张废弃“但是”?(4分)

28 解释“强调事物的两面性”(第二段)在文中的意思。 (2分)

29 作者认为使用“同时”有什么好处?(4分)

30 你同意作者对“但是”这个词的看法吗 ?为什么?(5分)

2024/SP/1160/2



12

BLANK PAGE
Copyright Acknowledgements:
阅读理解一 B组篇章《温馨女律师卖剩糕点不浪费 加热打包送客工》,Lianhe Wanbao, 13 August 2016,SPH-ID: 17383190© SPH Media Limited.Permission required for reproduction.
阅读理解一 C组篇章朱志伟《枣树》,Shinmin Daily, 25 October 2018, SPH-ID: 25803311, Column: 点智慧© SPH Media Limited.Permission required for reproduction.

The Singapore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Board has made every effort to trace copyright holders, but if we have inadvertently overlooked any, we will be pleased to make the necessary arrangements at the first opportunity.
2024/SP/1160/2
资料属性
属性名称属性值
学科 华文
年级 中一